思政讲堂
友情链接
思政讲堂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政讲堂 >> 思政讲堂 >> 正文
忆清明、颂清廉、传清风 ---我院开展“云祭祀”传统节日教育活动
栏目:院部动态 作者:黄雷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2022-04-13 08:16:54 点击:

通讯员(黄雷 文/图)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一种行为层面的传统文化,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不同节日背后都蕴藏着不同的道德理念与美好愿望。清明节是唯一一个既是节气且又是节日的日子,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文化内容,融合了寒食节、上巳节等民俗。“清”代表着清洁、清廉、清净,清白;“明”代表着明事、明礼、明法,明白。“清明”一词既蕴含着对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的憧憬,也表达出对做人清白、政治清明的美好向往。清明文化所蕴含的清廉元素,使越来越多的人将廉以养德视为座右铭,追思先贤、铭记清廉,形成自觉遵守公序良俗的清明新风尚。

今年的清明节恰逢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时期,为切实履行疫情防控期间减少人员聚集扎堆和文明祭扫的要求,结合“线下线上同步教学”实际,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团队利用课程在线平台优势,发挥传统节日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作用,将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移到云端,清明节期间在课程云平台开辟第二课堂,组织清明“云祭祀”廉洁主题实践活动,号召同学们摒弃陋习,以线上祭扫、鞠躬献花、留言寄语等方式表达敬仰和追思,将理论认知转化为文化认同,以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行动。在草木吐故纳新之际,同学们度过一个极具有仪式感的节日同时,树立清正廉洁的思想意识,倡导清清白白、光明磊落的清廉之风。

教师在课堂讲述清明历史故事,诵读有关廉洁的古诗词,介绍清明节日历史习俗演变及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云平台设置线上“云祭祀”活动区。“风吹过稻田,我就想起你”“21年我们从未忘却,你的精神永远刻在祖国的海天”“我一直记得他—我的爷爷,我们一起去摘艾叶”“怀念我的姥姥—永远干净漂亮的小老太”......这是4月4日至8日清明节前后,同学们在“云祭祀”活动区以文述情,用言语表达对逝去先人哀思,并附电子鲜花、供果等祭品;发出心声向先祖、先烈英模寄语,表达崇敬与缅怀,以及对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的感悟;表示应当汲取榜样力量,激励自身,将先进榜样的精神化作引领前行的力量,把优秀品质积极传扬,才能不负先烈们用鲜血打下的江山。

据初步统计,本次活动有千余名学生参加。百分之七十的同学选择向英雄烈士献祭,如伟人毛泽东、邓小平,戍边英雄陈祥榕、“海空卫士”王伟,袁隆平、吴孟超等科学家、医学家、教育家;还有缉毒警察、消防警察、医护人员等英雄群体。其中,由于今年是袁隆平院士逝世后首个清明节,有20%的学生表达了对袁爷爷的怀念之情,在活动平台敬献稻穗,撒播种子,缅怀袁老。

虽然大部分学生是第一次尝试网络祭祀,但是这种方式得到了充分的认可,许多同学表示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祭祀习俗在当前环境下也需要与时俱进,祭祀活动的意义不仅是对生命的尊敬,也是对历史的铭记,传承和发扬,更是民族自觉与自信心的来源。本次活动使清明节这个传统而古老的节日焕发出新的生机,大家接受了一次传统文化的洗礼,不仅勾起了同学们祭祖寻根、孝亲敬老的绵绵情愫,也唤醒大家的民族记忆,认识到要知其所来、识其所在、明其所往,让血脉赓续与道德传递同鸣共振;认识到清明是责任、是感恩,是哀思、是心静,是传承;更加透彻领会“清正廉洁”的含义。